襄阳一中学习心得体会--罗大为
4月24日在汪校长,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2人到襄阳一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这是继去年10月中旬学习之后又一次实地考察,虽然参加的活动和去年一样,但是感触依然颇深,深深的感受到襄阳一中的教研水平和教学,管理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两次先后参加了每周例行教改点评会,学生升旗活动,课间操活动,上午听了一节随堂课,中午参观食堂并体验生活,下午听了一节同课异构教研课,参加了教研课的点评会,这次遗憾的是没参加每周教研组例会。从各个环节来看比之去年做得更细更精更充实。下面我就我看到的和感受分项做一些说明。
1.去年的点评会主要是在形式上环节上加以督促,归纳老师们对教改的困惑和操作过程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今年就不再拘于形式,而是提倡灵活处理各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上进行打磨和改进。比如学法指导的具体化,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学生展示的多样化,当堂检测的实效化,课堂小结的及时性和思维导图的具体化。这些变化都充分说明襄阳一中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摸索阶段过渡到熟练应用阶段,并在为灵活运用做准备。
2.去年的升旗仪式和课间操给我的感觉是自主,迅速,安静。既全程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点评,全部同学跑步进入操场,整队过程安安静静。今年最让我震撼的是跑步队伍的整齐度和步伐的一致性。每个班级的队伍方方正正,行列分明,步伐只有一个声音。这说明同学们的自我管理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学生们的纪律意识又上一个新台阶。
3.中午在食堂的感受一样是安静有序,襄阳一中李校长亲自陪我校汪校长在食堂吃工作餐。两次老师和学生都吃一样的食物,质量非常高。整个校园后勤管理非常简洁,没有一点商业氛围,没有快递,没有小吃,没有遍地的商店,没有经营型书屋更不可能有玄幻小说和五花八门的垃圾杂志。在校园各个地方都有执勤的同学,见到老师热情问好,没有疯狂打闹的学生,也没有成双成对的情侣。
4.在所听的两节课中,无论是随堂课还是教研课,都有同样的感受。老师驾驭课堂的熟练度,学生展示的自信度,展示形式的多样性都比去年上了一个台阶。去年只是形式上各个环节到位,今年课堂容量进一步加大;学生展示的比例增多而且一题多解,现场提问讨论,共同协商,达成共识;老师点评比例减少,语言更简洁,更精炼;当堂检测和变式训练学生完成速度非常快,准确率高;课后还留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归纳总结消化。真正实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落实,堂堂清,而且容量大学生掌握情况优,高效。
5.在听完教研课后,高二物理备课组全体成员及时组织参加了点评会。会上讲课老师汇报了课堂设计,做了课堂小结,听课老师先后发表了对老师课目的看法和评价,整个过程感受到浓浓的教研气氛,老师们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教研素养。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对各个环节加以点评,老师的语言加以打磨,而且对教材的地位,概念的理解,方法的细化和提炼,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题型的预测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整个讨论过程体现两个词:细致,专业。
6.讨论结束后又单独和襄阳一中物理权威,教材审编专家靳主任做了交流,了解到在他们课改的过程中也是有阻力的,在现阶段也还存在问题。刚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也是怀疑这种方法是不是真的很好,过渡到接受他喜欢他,特别是耐心的坚持,等到现在看到高二学生高效的学习,高水平的展示,全员参与的热情,老师们都说好。当然现阶段B班的学生在这种形式下,无论课堂的组织,还是展示,学习,落实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在B班的教学中传统课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这样看来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下去等待老师和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我们学校分层教学以灵活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
综合以上所见所想可以看出襄阳一中在教学改革中不仅给出了简单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框架,而且坚持、扎实、长期推进,在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越做越细,越做越精,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不感到意外。
以上是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孔之见,贻笑大方,请领导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